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讲堂 > 科普小知识

78岁老人忍痛15天,原来是体内“顽石”作祟

        78岁的张爷爷近半个月来,一种熟悉的、间断性的左腹疼痛再次缠上了他。由于年事已高,且5年前曾因双肾结石接受过激光碎石取石手术,张爷爷起初以为只是老毛病犯了,并未特别重视。然而,疼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在近日骤然加剧,如同刀绞,令他实在难以忍受,在家人的陪伴下紧急来到裕和医院就诊。

        入院后,检查结果揭示了疼痛的根源——原来是“顽石”作祟,一颗长度约1.3×1.0cm的结石梗阻在左侧输尿管,导致肾积水,这正是剧痛的直接原因。手术取石,刻不容缓。

 

11-17-4.png

CT诊断

 

多病齐聚一身,手术之路如履薄冰

        为高龄患者实施手术远非易事,张爷爷的病史清单让泌尿外科刘现义主任感到了肩上的重担!

        -> 心脏问题: 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支架置入术后10余年,长期服用抗凝药氯吡格雷。这意味着手术中出血风险极高。

        -> 关节与血压: 右髋关节置换术后10年,高血压病史2年,长期口服降压药。

        -> 其他病痛: 还伴有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
        任何一个基础疾病,都可能成为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的“拦路虎”。尤其是抗凝药物的使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保护心脏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手术止血的难度。

 

多学科精密协作,量身定制“安全速通”方案

        面对如此复杂的挑战,泌尿外科刘现义主任立即启动了多学科协作(MDT)机制,与麻醉科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术前评估与会诊。“

        患者的结石必须尽快处理,但安全是第一位的。”刘现义主任表示,“我们与麻醉科同事共同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详尽的手术与麻醉方案。核心目标是在确保心脏安全、控制好出血风险的前提下,以微创、迅速的方式解除结石梗阻。”

        麻醉科团队为患者选择了对其心脏功能和全身影响度低的麻醉方式,并制定了周密的术中生命体征监测与支持预案。而泌尿外科团队则决定采用目前成熟的微创钬激光输尿管镜技术,该技术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体表无创口,能够减少创伤和出血。

 

11-17-5.png

刘现义主任手术中

 

高效配合创奇迹,手术成功当日出院

        手术室内,泌尿外科与麻醉科团队展现出了高效的默契配合。刘现义主任凭借精湛的技术,精准地找到了结石位置并成功将其粉碎取出。麻醉科医生则如同“守护神”,全程严密监控着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关键指标,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

        整台手术一气呵成,结石被成功清除,术中出血少,患者安然度过手术期。更令人欣喜的是,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微创技术和优化的术后管理流程,在确认张爷爷生命体征一切平稳后,医疗团队评估符合出院标准。手术当天,张爷爷便在家人陪同下顺利出院,实现了24小时内入院、手术、出院的高效诊疗模式。

 

11-17-6.png

 

稿件审核/泌尿外科 刘现义
文字整理、排版/品牌服务部
图片、视频提供/泌尿外科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文中出现名称均为化名,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